您現(xiàn)在所在位置:首頁 > 史話共同體
尋根“中華民族大家庭”——走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
發(fā)布日期:2024-06-28

      頭頂,點點繁星勾勒出一幅古星象圖;腳下,“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等字樣緩緩匯入“中華文明之河”。千百年來,華夏大地上的人們仰望同一片星空,腳踏同一片熱土,鑄就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北京,西長安街。民族文化宮正在展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置身近3000平方米的展廳,1500余件文物與古籍穿越千年時光,見證中華民族并非一個“想象的共同體”,而是一個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聚合而成的民族實體。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正如習主席所指出的那樣:“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jié)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guān)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6月21日,記者實地探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觸摸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fā)展的歷史長卷,探尋中華一家的文化根脈,感悟“泱泱中華,何以中華”。


“大一統(tǒng)”千年文脈

      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走進“大一統(tǒng)”展廳,正對大門的“花瓣墻”和“集思柱”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打卡。“花瓣古籍墻是我們專門制作的一個互動體驗專區(qū),眼前的上千朵花瓣是一個個小書盒,藏有中華各民族的典籍。”民族文化宮講解員焦翊丹介紹。按下花瓣上的“小機關(guān)”,花瓣瞬間向上翻起,從“花心”中彈出一本古籍復(fù)制件。

      “每朵花瓣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心都連在一起,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苯柜吹ふf。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泵褡逦幕瘜m黨委書記、主任任毅向記者介紹,“‘大一統(tǒng)’單元從思想理念、制度實踐、價值追求3個維度展現(xiàn)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延續(xù)不斷的歷史基因;‘大交融’單元從傳統(tǒng)文化等微觀視角,展現(xiàn)中華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發(fā)展壯大的脈絡(luò)和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大團結(jié)’單元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至今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大團結(jié)的深邃思想與豐富實踐?!?/span>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span>

      這段文字出自《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據(jù)介紹,這是目前可以考證的“大一統(tǒng)”一詞最早出現(xiàn)的記載。

      通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jié)統(tǒng)一。“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天下一家,一視同仁”“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大一統(tǒng)思想既一脈相承,又不斷發(fā)展,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成為各民族的共識。

      “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詡中華正統(tǒng);對峙如宋遼夏金,都被稱為‘桃花石’;統(tǒng)一如秦漢、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币幻冻鐾磷孕陆奶一ㄊ珊广~幣,正是大一統(tǒng)的深刻寫照。

      “桃花石”,意指中國。這個美麗的名稱,東羅馬史學家早在7世紀就曾使用,漢文文獻則首次出現(xiàn)于古籍《長春真人西游記》中。1980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宋代銅幣背面,同樣印有“桃花石可汗”字樣。宋代時西域雖然遠離中原,但這里的王國依然有著濃厚的中國一體意識。

      如今,《長春真人西游記》和桃花石可汗銅幣,靜靜陳列在展柜中,向觀眾講述西域與中原之間久遠深厚的交往交流交融往事。

      花瓣墻上方,燈光顏色不斷變化,投射出反映中華民族共同理想信念的詞句,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匯入正前方的“集思柱”?!凹贾逼聊簧希刹煌煮w書寫的“中華典藏”4個大字循環(huán)呈現(xiàn),匯聚成一條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

      各民族文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交融浸潤、熔鑄淬煉,最終凝結(jié)成海納百川的中華文化。中華文脈綿延不斷,燦爛文明生生不息。


“大交融”同聲共振

      銅鼓聲聲,催人奮進,鼓舞中華。

4444444.png

▲觀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現(xiàn)場參觀。佟欣雨攝

      在第二單元“大交融”展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銅聲共振,鼓舞中華”特色展區(qū)。這里展出的一組銅鼓,古樸大方、莊重神秘,年代涵蓋從漢代至清代。

      據(jù)了解,銅鼓是中國南方古代民族創(chuàng)造的極富特色的禮器、重器和樂器,有“北鼎南鼓”之譽。“在古代,銅鼓用于戰(zhàn)爭、祭祀、娛樂等活動。青銅的原材料來自南方,但鑄造技藝受到中原的影響,所以這組銅鼓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也是中原與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見證?!苯柜吹そ榻B。

      時至今日,許多地方仍在使用銅鼓,民族的交融讓鼓聲回響千年。在展廳的“同心共振”互動專區(qū),6面銅鼓依次排列,鼓面上繪有太陽紋、十二生肖等各民族融聚共享的文化符號。用手觸碰,“鼓面”便會變幻出絢麗色彩并播放各族人民耳熟能詳?shù)母枨?。?名觀眾同時觸碰鼓面時,背后大屏幕上會“召喚”出仙鶴、麒麟、鳳凰等中華傳統(tǒng)瑞獸。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嚴慶感慨道:“每一面銅鼓都像一本記憶的書卷,記載著不同的故事,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交融匯聚,橫向傳播、縱向傳承?!?/span>

      橫笛、箜篌、琵琶等眾多樂器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田陽的舞獅面具、云南的獅頭面具、青海土族的獅面具,烙印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一件龍舟模型,24位不同民族的劃手齊心協(xié)力劃動船槳,這是各民族龍舟競渡過端午的藝術(shù)還原……幾千年來,中華各民族和睦共居,血脈相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展廳正中央,一幅流動的影像貫穿整個展廳,展示著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通道——河西走廊、藏彝走廊、南嶺走廊、遼西走廊等。上方則用紗幔展示一幅漢代西域交通圖,再現(xiàn)千年絲綢之路的繁榮盛景。

      文化上兼收并蓄,經(jīng)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千百年來,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創(chuàng)造燦爛的中華文化,構(gòu)筑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大團結(jié)”時代新歌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55555.jpg

▲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的“大團結(jié)”展廳。佟欣雨攝

      走進“大團結(jié)”展廳,中心區(qū)域是以紅旗為主題的巨型展臺。展臺上設(shè)置一組數(shù)字時間軸——1921、1949、1978、2012,4個關(guān)鍵時間節(jié)點被紅色波濤高高托舉,串聯(lián)起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jié)帶領(lǐng)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紅旗展臺四周,環(huán)繞著各民族樂器打造的“樂器墻”?!叭f方樂奏”,寓意各族人民心向黨、中華民族大團結(jié)。

      不少專家表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指導下,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通過對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天下大同”等觀念的批判性繼承,發(fā)展出的具有中國話語特色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

      展柜內(nèi),陳列著1920年我國公開出版的首部中文《共產(chǎn)黨宣言》以及蒙古文、藏文、朝鮮文等多民族文字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為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的廣泛傳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的成立,掀開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嶄新的一頁。中華民族真正成為團結(jié)和睦的大家庭,中華文明的統(tǒng)一性進一步升華。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先后組織中央訪問團,分赴西北、西南、中南及東北、內(nèi)蒙古等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訪問。這是我國民族關(guān)系史上的首創(chuàng)。

      展廳中,20世紀50年代云南省西疇縣第一區(qū)長箐鄉(xiāng)苗族群眾敬獻中央訪問團的錦旗見證了那段歲月。錦旗由當?shù)厝罕娪寐椴己筒示€親手制作,“民族平等”4個大字格外醒目。

      錦旗上還有小字繡有“苗家苦曲”和“苗家翻身曲”,其中“苗家得解放,感謝共產(chǎn)黨”一句,用質(zhì)樸的話語表達著真摯的情感。

      時光的車輪飛速向前,“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識,早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群眾的血脈,化作守土衛(wèi)邊的篤信篤行。

      一條題寫著“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字樣的水褲,留有“衛(wèi)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fā)寶的親筆簽名;

      一塊刻著“中國”二字的石頭,出自“人民楷模”、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之手;

      5面鮮艷的五星紅旗,3面來自首都北京、黑龍江漠河、海南三沙,另外兩面則是新疆塔城居民沙勒克江在自家小院升起的國旗和西藏山南卓嘎、央宗姐妹手工制作的國旗。

      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與山川為伍、與風雪作伴,以日復(fù)一日的堅守書寫對祖國的赤誠。

      展覽自2023年8月1日開幕以來,現(xiàn)場觀展人次突破15萬。“一生所幸,乃生華夏”“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展覽的觀眾留言簿上,字里行間躍動著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深共鳴。

      展廳內(nèi),反復(fù)播放著一段火遍全網(wǎng)的短視頻:

      在新疆喀什地區(qū),一名網(wǎng)友騎行路上偶遇當?shù)匦∧泻?,問:“你們是塔吉克族還是維吾爾族?”

      小男孩脫口而出:“中華民族!”


來源:解放軍報

責編:劉雅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
      《中國民族》雜志由國家民族事務(wù)委員會主管、民族團結(jié)雜志社主辦。作為國家民委機關(guān)刊,《中國民族》雜志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傳工作領(lǐng)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雜志各文版均為大16開全彩印刷?!吨袊褡濉冯s志漢文版為月刊,全年共12期,單份全年定價180元;《中國民族》雜志蒙古文漢文對照版、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朝鮮文漢文對照版均為雙月刊,全年6期,單份全年定價90元。

訂閱方式(二選一):
一、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民族(漢文版)郵發(fā)代號:2-91
中國民族(蒙古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237
中國民族(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7
中國民族(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8
中國民族(朝鮮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392

二、雜志社訂閱(銀行匯款)
戶名:民族團結(jié)雜志社
賬號:0200 0042 0900 4613 334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聯(lián)行號:102100020307
聯(lián)系電話:010-58130831;傳真:010-84504624;
發(fā)行郵箱:mztjzzs@126.com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