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所在位置:首頁 > 史話共同體
瓊漿清香四溢 勝卻人間無數(shù)——探訪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tǒng)
發(fā)布日期:2024-06-19

      一部蒸青史,半部在恩施。

      在中國茶產業(yè)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版圖中,恩施玉露有著獨特的歷史方位。形如松針、湯青葉綠、滋味鮮爽、天然富硒,它一直與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黃山毛峰齊名,位居湖北省名茶之首。鑒于其突出的歷史文化和農業(yè)遺產價值,2016年,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tǒng)入選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2022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藝與國內其他43項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一起被聯(lián)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每一個農業(yè)文化遺產,都是一個生物、文化的基因庫,是農耕文明的活化石。作為萬里茶道的重要源頭之一、我國茶樹原產地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來聚焦品種、品質、品牌,統(tǒng)籌發(fā)展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錨定建設“中國茶谷”的目標,堅持“種生態(tài)茶、做匠心茶、賣良心茶”,目前全州茶園面積達182萬畝,綜合產值超200億元,助力83萬各民族茶農過上了小康生活。

走馬鎮(zhèn)楊柳池茶園(提供者:周平)_副本.png

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zhèn)楊柳池茶園 周平/攝


千年茶韻 珍貴玉露

      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藝最早始于唐代,是全國唯一留存下來的古式蒸汽殺青針形綠茶。漫長歲月中,世代居住于此的各族群眾在種茶、制茶、飲茶、賣茶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千年茶韻。

      在游人眼里,“恩施玉露夢飛花”,看到的是風景;在茶友眼里,“清香四溢,微影醉云霞”,品到的是韻味;在文人眼里,“美景良辰欣奏凱”,悟到的是風情。不同人品茗出的茶滋味不盡相同,但品味的源頭,都來自從古至今的那杯恩施雅韻。

      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的恩施玉露博物館,于2023年8月正式開館,門前矗立著一座亞歐萬里茶道的主題石刻,館內的壁畫真實還原了萬里茶道場景。一縷茶香穿越千年,萬里茶道連接中西。恩施作為萬里茶道的重要源頭之一,種茶、制茶歷史悠久。

      早在東漢時期,《桐君錄》就記載:“又巴東別有真茗茶,煎飲,令人不眠?!碧拼枋リ懹鹪凇恫杞洝防飳懙溃骸安枵?,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倍魇┯衤秳t始創(chuàng)于清代,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當時“恩施玉綠”被征為官衙禮品,進貢到清廷,康熙帝盛贊“勝似玉露瓊漿”,而后“恩施玉綠”逐漸演變?yōu)槎魇┯衤丁?/span>

      “恩施玉露的蒸汽殺青工藝能夠最大程度保留春葉色澤和香味,是我國唯一的蒸青針形綠茶。”談起恩施玉露的歷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如數(shù)家珍。

      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包含蒸、搧、炒、揉、鏟、整六大核心步驟和摟、端、搓、扎四大手法,工藝極其繁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嚴格規(guī)范,實為匠心使然,如今百余名恩施玉露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手上的老繭都是對這份“繁雜”的最好注解。

      20世紀50年代,蒸青工藝瀕臨失傳。為恢復這門技藝,1959年,在恩施農校留校任教的楊勝偉翻閱大量資料和書籍,走訪眾多老茶人,經過10多年摸索,編印出《恩施玉露生產技術》一書,傳承了傳統(tǒng)制作技藝,規(guī)范了制茶規(guī)程。2018年,恩施職院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國際硒茶大師楊勝偉工作室建成,開設的培訓班先后培養(yǎng)了1000多名鄉(xiāng)村茶葉技能人才。

      制作技藝的傳承,是一代代恩施茶人深厚的歷史積淀與使命感、責任感的體現(xiàn)。茶道和茶藝的傳承,則是茶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動見證。

2024年4月20日,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舉辦趕歌會,茶農在茶園里邊采茶邊對歌。(攝影_張曉霞).jpg

2024年4月20日,恩施市芭蕉侗族鄉(xiāng)在茶園舉辦趕歌會 張曉霞/攝

      2005年春,江蘇客商張文旗來恩施考察旅游項目時,想嘗一口久負盛名的恩施玉露,卻找不到店鋪。他敏銳地意識到:商機來了。由此,恩施市潤邦國際富硒茶業(yè)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張文旗一邊請來楊勝偉等10多位制茶的老師傅,向他們學習恩施玉露的制作技藝,并撰寫了《恩施玉露復興之路》一書;一邊從浙江、江蘇等地引進殺青機、揉捻機、理條機等現(xiàn)代設備,嘗試在部分加工環(huán)節(jié)替代人工。就這樣,公司很快出產了第一批茶葉,隨即被搶購一空,當時恩施玉露的鮮葉價格也從每公斤十幾元漲到上百元。茶葉富農,從這一刻起變得具象化了,吸引了更多人開始關注恩施玉露。

      2018年,恩施州特色產業(yè)學院——湖北恩施學院硒茶學院成立,主要開展茶藝技能培訓和茶文化推廣,至今累計培訓學員2萬余人次。其中,培養(yǎng)持證學員3000多人,包括2名荊楚工匠、10名湖北省技術能手、72名國家一級高級技師,彌補了恩施茶藝師不足的短板。

      文化傳承離不開政府的高位推動。2019年,恩施州印發(fā)《恩施州茶文化建設推進方案》,在全州范圍內推進茶文化“十大工程”建設,推動茶文化進企業(yè)、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qū)、進景區(qū)。

      采茶人塑像、制茶工藝室、茶藝培訓室……作為利川市忠路鎮(zhèn)“茶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之一,忠路鎮(zhèn)民族小學校園里的茶文化元素隨處可見。2021年春季學期以來,學校開設茶文化特色課程,并在“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第十一屆茶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中與湖北恩施學院硒茶學院合作,一舉奪得團體金獎。

      此外,為深入挖掘恩施茶文化資源,講好茶故事,恩施州還編撰了《恩施玉露》《利川紅》《飲茶起源及茶樹栽培起源地研究》《中國茶業(yè)早期發(fā)展史研究》《早期巴人飲茶之因及歷史初探》等一批茶文化書籍,持續(xù)推進《恩施茶葉志》編撰。

      如今,恩施各族群眾都成為了玉露茶文化的“推廣大使”,恩施玉露制作技藝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著積極力量。

峽谷春天。_(提供者:于靜華).jpg

恩施大峽谷的茶園 于靜華/攝


包容并蓄 茶和天下

      這是一片神奇的葉子,散發(fā)著濃郁的氤氳香氣,成為恩施茶農的致富法寶,更助力文化傳承、產業(yè)發(fā)展、民族交融,體現(xiàn)著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中國智慧。

      初春時節(jié),在利川市龍船天街,10名優(yōu)秀的土家制茶師共聚一堂切磋制茶技藝。幾天前,利川的早春頭茶在沙溪鄉(xiāng)開采,二兩“玉河春”拍出12888元的高價。

      當片片嫩芽在最嬌美的時刻離開枝頭,經歷攤、揉、捻、炒、泡等環(huán)節(jié),云霧蒸騰間,青澀的生命變得柔軟,散發(fā)出沁人的茶香,創(chuàng)造了真切的舌尖滋味。

      恩施地處北緯30度的武陵山腹地,八百里清江滋潤秀美山川,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70%,大氣、土壤和水環(huán)境非常潔凈,這是綠水青山賦予恩施茶的“底氣”。恩施還是“世界硒都”,全州96%的土壤含硒、59%的土壤富硒,出產的茶葉天然富含有機硒,讓茶葉極富“靈氣”。如何讓這樣一片集“底氣”“靈氣”于一身的小小茶葉“人氣”滿滿?

      “好品種是產業(yè)的基礎?!倍魇┲蒉r科院副院長張強見證了一代代科研人員攻堅克難,更新?lián)Q代茶樹品種、種植模式,提升茶葉品質的過程。這些年來,恩施州有步驟地實施茶園良種化改造,科學有序實現(xiàn)“較大區(qū)域內茶園品種純度高、自然氣候適應性強、茶齡相仿、品種適制性與品牌茶類加工需要匹配度高”等目標。

      還是這個初春,恩施芭蕉侗族鄉(xiāng)黃連溪村水庫組的茶園里,年過六旬的茶農鄒勇腰挎茶簍,十指翻飛,一提一放,手法精準嫻熟。站累了,就在隨身攜帶的條凳上坐著繼續(xù)采茶。“早采三天是寶,遲采三天是草”,只爭朝夕的茶葉價格和茶葉品質容不得他歇息。

      “只要按照綠色種植的相關要求,施有機肥,采一芽一葉,茶葉每年都能賣出好價格。今年,我家兩畝茶葉已賣了1萬多元。”鄒勇手不?;畹亟榻B著。

      品質是茶葉的生命力所在。在推動恩施玉露高質量發(fā)展,打造“中國茶谷”的探索中,恩施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持之以恒推進茶葉生產全域綠色化戰(zhàn)略;廣泛開展綠色生態(tài)茶園、有機茶園創(chuàng)建,實施茶葉加工電氣化改造;持續(xù)開展恩施玉露重點商標保護“鐵拳”行動,處理假冒偽劣、商標侵權、以次充好等現(xiàn)象;實行質量追溯,將授權的恩施玉露合法使用人全部錄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tǒng),實現(xiàn)賦碼運行;修訂完成恩施玉露地理標志產品《DB42/T610-2023 恩施玉露生產與加工技術規(guī)程》;每年安排茶產業(yè)專項資金不低于2000萬元,整合資金近1億元,帶動社會資金近7億元,全力支持茶產業(yè)發(fā)展……保障綠色有機,已經成為恩施茶農、茶企、政府的普遍共識和積極行動。

      打牢了質量的地基,才能建筑起有識別度、有競爭力的地標型品牌“大廈”。

      恩施玉露、利川功夫紅茶、伍家臺貢茶、極葉野茶、霧洞茶……如何讓品質最優(yōu)者從眾多恩施茶葉品牌中脫穎而出?如何讓現(xiàn)有的區(qū)域品牌普惠更多茶農?

      2018年4月,一紅一綠兩個精致的茶罐,擺在風景秀美的武漢東湖邊,作為國事活動茶敘用茶,“恩施玉露”一時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網紅茶”。恩施州承接住“這潑天的榮譽”,將“恩施玉露”地理標志商品生產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州8個縣市,各民族茶農得以共享發(fā)展紅利。2022年,“恩施玉露”品牌入選農業(yè)農村部年度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

      在新發(fā)展理念引領下,恩施走出武陵山區(qū)一隅,開啟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武漢曾是全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被譽為“東方茶港”,其茶市至今仍匯聚了130余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市場主體,歷史最高年營業(yè)額超過20億元,輻射帶動周邊700多家茶店、茶館和茶具門店。每年,恩施玉露的茶葉銷量占該茶市綠茶銷售總量的70%左右。

      目前,恩施玉露的品牌價值和綜合產值均實現(xiàn)翻番,恩施玉露授權市場主體達到109家,產量4000噸;茶園面積從2018年的156萬畝增至182萬畝,茶農收入從26億元增至60億元,占茶農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恩施州茶葉直接出口量突破2萬噸,占湖北省年茶葉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恩施市屯堡鄉(xiāng)花枝山有機茶園基地。(史江洪攝).jpg

恩施市屯堡鄉(xiāng)花枝山有機茶園基地 史江洪/攝


以茶為媒 共同富裕

      在恩施這片熱土上,生活著漢、土家、苗等29個民族。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共同培育了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一部恩施茶葉發(fā)展史,也是恩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如今,以茶為媒、以旅興茶、共同致富,隨著恩施玉露的聲名遠播,越來越多的原鄉(xiāng)人、返鄉(xiāng)人、外鄉(xiāng)人、新農人齊聚恩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在恩施藍焙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子祥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張大大的中國地圖,從恩施啟程,武漢、上海、廣州……恩施玉露茶每成功進入一個市場,他就用鉛筆在地圖上相應位置標注一次。

楊勝偉(右)和蔣子祥一起做手工恩施玉露。(提供者:恩施州茶產業(yè)協(xié)會).jpg

楊勝偉(右)和蔣子祥一起手工制做恩施玉露茶 恩施州茶產業(yè)協(xié)會供圖

      經過10多年打拼,藍焙茶業(yè)從一個小微企業(yè)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湖北省農業(yè)產業(yè)化重點龍頭企業(yè),帶動恩施市白楊坪洞下槽、沙地秋木、白果龍?zhí)秹?、芭蕉侗族黃連溪4個茶葉產區(qū)的8000多農戶一起種茶、制茶,還打造了茶旅融合示范園。

      富集的生態(tài)旅游資源、多彩的民族文化、厚重的萬里茶道文化……這些茶旅融合的要素,賦予恩施產業(yè)轉型升級以全新的文化內涵,游客在茶園里不僅能欣賞武陵美景,還能切身體驗茶農生產生活的日常。他們學習茶知識、茶文化、茶禮儀,體驗一片綠茶從茶山到茶杯的過程,感受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的一體化發(fā)展格局已然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和紐帶。

      為延伸產業(yè)鏈條,豐富旅游文化業(yè)態(tài),恩施州還創(chuàng)作了“六口茶”“硒茶香飄飄”“恩施玉露之歌”等一批茶文化歌舞節(jié)目,推出了唱茶歌、作茶詩、跳茶舞、斗茶藝等形式多樣的融合創(chuàng)新演出項目。春茶采摘季,在恩施市屯堡鄉(xiāng)花枝山茶園里,身著民族服飾的電商主播鄭玲一邊唱著膾炙人口的恩施民歌《六口茶》,一邊向網友們演示采摘茶葉的過程。游步道上,游客駐足聆聽,時而跟著哼唱小曲,時而用手機拍攝定格自然美景。每年,這個茶園都會迎來上萬名游客前來打卡、品茶和游玩。

      在恩施州鶴峰縣木耳山生態(tài)茶園,日出、云海和99個連綿起伏的茶丘美景引人入勝,這里每年吸引游客多達10萬人次,極大地帶動了當?shù)剜l(xiāng)村游、餐飲、民宿等行業(yè)發(fā)展?!霸诓鑸@里走了一圈,整個人心曠神怡,真不愧是‘中國最美茶園’之一!”來自浙江的游客在網上看到恩施美照后,不遠千里前來親身體驗。

      東湖茶敘以來,恩施州高位推進茶旅融合基地和茶文化體驗景點建設,打造了以恩施市楓香坡、花枝山、玉露桃花園,利川市國賓茶園、巴東縣茶店驛站、宣恩伍家臺以及咸豐麻柳溪、大沙壩,鶴峰木耳山等為代表的一批茶旅融合示范點和茶旅綜合體項目,年總接待游客達1000萬余人次。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4年第4期

文:楊亞玲 鄒丫丫

責編:龍慧蕊

流程制作:高寧(見習)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
      《中國民族》雜志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民族團結雜志社主辦。作為國家民委機關刊,《中國民族》雜志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傳工作領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雜志各文版均為大16開全彩印刷?!吨袊褡濉冯s志漢文版為月刊,全年共12期,單份全年定價180元;《中國民族》雜志蒙古文漢文對照版、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朝鮮文漢文對照版均為雙月刊,全年6期,單份全年定價90元。

訂閱方式(二選一):
一、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民族(漢文版)郵發(fā)代號:2-91
中國民族(蒙古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237
中國民族(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7
中國民族(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8
中國民族(朝鮮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392

二、雜志社訂閱(銀行匯款)
戶名:民族團結雜志社
賬號:0200 0042 0900 4613 334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聯(lián)行號:102100020307
聯(lián)系電話:010-58130831;傳真:010-84504624;
發(fā)行郵箱:mztjzzs@126.com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